1. 智能汽车时代,汽车架构向域控制演进

1.1. 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加速,车企积极布局

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向智能化转变。近年来,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已由 过去供给端的产品和技术驱动,逐渐转换为不断提高的客户需求驱动。随着消费者需求层 次的不断提升,汽车不再是简单的出行工具,而是向智能汽车演进,成为满足消费者个性 化需求的第三空间。智能汽车的内涵,可以总结为“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,运用人 工智能等新技术,具有自动驾驶功能,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”。 智能汽车的主要场景包括智能驾驶和人机互动等。

消费者重视智能科技,支付意愿强。据麦肯锡调研数据,超过 80%以上的受访者认 可辅助驾驶、智能互联、自动驾驶这三种功能的价值,付费意愿占比最高达到 40%。而针 对代表软件定义汽车的 OTA 技术,更是有过半数消费者愿意为之买单。

主流车企积极布局汽车智能化,构建品牌竞争力。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,主流车企 都在向汽车智能化的方向积极布局。以智能座舱为例,国内外主流车企纷纷加大对智能座 舱的布局,中控大屏、AR-HUD、智能表面等产品在逐渐应用,手势/生物等新兴技术也使 得人机交互更加多样化。座舱智能化已经成为车企打造差异化亮点的重要方向之一。

全球车企积极布局自动驾驶业务。当前 L2 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普遍实现量产,特 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发力较早,目前已经具备 L4 能力。其他主流车企也在积极布局 L4+ 技术,目标量产时间在 2025 年之前。

1.2. 分布式架构难以满足智能汽车需求,正向域控制方向发展

传统汽车一般采用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,功能系统核心是 ECU。ECU(电子控制单 元)是传统汽车电子系统的控制中枢,可在大量传感器、电源及通信芯片以及执行器等零 部件的配合下实现对汽车状态的操控,因此又被称为“行车电脑”。在分布式 E/E 架构中, 每个控制系统采用单独的 ECU,不同的电控系统功能保持独立性,彼此之间的交互很少。 因此,每增加一个功能就需要增加一个 ECU,传统汽车智能功能的升级主要依赖于 ECU 和传感器数量的累加。

急剧增加的 ECU 数量带来成本及技术弊端。根据 Strategy Analytics 的数据,目前 汽车平均采用约 25 个 ECU,但是高端车型 ECU 数量已经超过 100 个。ECU 数量的增加 带来线束布置复杂、车重增加、算力浪费、协同困难等成本及技术弊端。来自不同供应商 的 ECU 运行着不同的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,以及背后复杂的底层代码,难以在智能化阶 段统一维护升级,为汽车开发测试、制造成本及售后维护带来巨大压力。现阶段分布式 ECU 架构发展已接近瓶颈,难以满足下一代智能汽车的需求。

汽车智能化要求 E/E 架构由分布式向域控制演进。在以域为单位的域控制架构中, 引入以太网并将分散的 ECU 集成为运算能力更强的域控制器(DCU),相对集中地控制 每个域,从而解决分布式架构存在的成本、算力等局限性。

1)成本节省

域控制架构将传感与处理分开,传感器和 ECU 不再一对一,管理更便捷,有效减少 了 ECU 和线束的数量,从而降低硬件成本和人工安装成本,同时更有利于器件布局。

2)便于 OTA 升级

在传统分布式架构下,大量分离嵌入式的 OS 和应用程序由不同 Tier 1 提供,导致难 以统一维护和 OTA 升级。而域控制架构做到了统一管理与信息交互,便于 OTA 升级,也 便于 DCU 拓展功能。

3)算力集中

一方面,域控制架构将汽车算力集中,实现软硬件解耦,能够有效利用域内算力;另 一方面,高阶自动驾驶需要处理大量数据,算力要求高达几百 Tops,统一在 DCU 中处理 以保证结果最优。

1.3. 基于功能划分为五大域,不同域之间差异较大

基于功能将汽车 E/E 架构划分为五大域。博世、大陆等传统 Tier 1 将汽车 E/E 架构 按照功能划分为动力域、底盘域、座舱域、自动驾驶域、车身域五大区域。目前,这种架 构已经被大部分车企、零部件企业采纳,成为行业域控制器主流架构。 1) 动力域(安全):主要用于动力总成的优化与控制,同时兼具电气智能故障诊断、 智能节电、总线通信等功能。 2) 底盘域(车辆运动):由传动系统、行驶系统和制动系统共同构成,集成整车制 动、转向、悬架等车辆横向、纵向、垂向相关的控制功能,实现一体化控制。 3) 车身域(车身电子):基于传统 BCM 对车灯、车窗、车门等的控制,集成了空 调风门控制、胎压监测、PEPS、网关等功能,实现车身节点功能和零部件的集 成。 4) 座舱域(信息娱乐):实现 HUD、仪表盘等部件的融合,信息娱乐、人机交互、 车载互联网等功能,并为自动驾驶功能提供辅助。 5) 自动驾驶域(辅助驾驶):能使车辆具备多传感器融合、定位、路径规划、决策 控制、图像识别、数据处理、高速通讯等功能,完成自动驾驶。

不同域控制器的技术要求差异较大。座舱域、自动驾驶域控制器需要涉及大量 AI 运算,因此其对芯片的性能、操作系统级算法要求很高;而对动力域、底盘域、自动驾驶 域控制器而言,由于涉及整车安全的部件较多,整体开发难度较大,因此功能安全验证级 别要求非常高,而对计算能力要求较低。 目前竞争焦点集中在座舱域与自动驾驶域。从供应端来看,智能座舱域以及自动 驾驶域的供应链较为完整,且单车价值量较高;而其他域则是对传统功能系统的进一步集 成,涉及的供应商繁多,易产生利益冲突,且价值增量有限。此外,动力域和底盘域对功能安全验证级别要求极高,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。因此,座舱域与自动驾驶域成为目前多 数厂商的竞争焦点。

2. 自动驾驶进程加速,打开域控制器市场空间

2.1. 高级别自动驾驶加速进行中

汽车正加速向高级别自动驾驶演进。根据智能化程度,自动驾驶可以分成 L0-L5 六 个层级。通常 L3 以下被成为辅助驾驶,L3 及以上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,因为从 L3 开始,允许驾驶员脱手,而且如果发生事故,责任在车企一方。当前阶段,市场上自 动驾驶以 L2+为主,但随着技术进步及法规政策的不断调整,比如深圳市在 2022 年 6 月 出台国内首部 L3 级的法规,L3+自动驾驶落地的时代会很快到来。

2.2. 自动驾驶域控制器需要考虑综合算力

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包括芯片、操作系统和中间件,向上支撑应用软件开发,向下连接 E/E 架构和众多系统零部件。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作为汽车运算决策的中心,其功能的实现 依赖于主控芯片、软件操作系统和中间件、应用算法等多层次软硬件的有机结合。

高阶自动驾驶对算力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。作为涉及车控的安全功能,自动驾驶的 落地遇到的是系统级的挑战,需突破高算力、低功耗、高功能安全等级要求的 AI 芯片等 相关技术,还需要整车级别的配套升级。芯片作为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核心,其算力决定 了可满足哪一级别的自动驾驶需求。自动驾驶级别每升高一级,对算力的需求增加数倍, 呈爆发式增长。

高阶自动驾驶需要多传感器融合。高阶自动驾驶需要车辆能够精准感知外部环境, 包括行人、车辆、障碍物、车道红绿灯等交通标志,多传感器融合是各种精确环境感知应 用的基础。比如极狐阿尔法 S 使用的传感器高达 34 个,包括摄像头、毫米波雷达、激光 雷达、超声波雷达。

多传感器融合要求芯片向 SoC 异构方向发展。自动驾驶是一个综合算力支撑的平衡 系统,来支持不同传感器所需的完整算力。比如 CPU 可以给激光雷达的算法计算,包括 路径规划的算法计算;GPU 可以提供在泊车环境下全景算法拼接,包括虚拟的车模 3D 渲 染;NPU 则提供感知计算;ISP 提供图象处理的计算能力等等。从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自动 驾驶 SoC 芯片处理器架构方案来看,英伟达、特斯拉主要采用 CPU+GPU+ASIC 方案, Moblieye、地平线等公司主要采用 CPU+ASIC 方案,Waymo、百度等公司主要采用 CPU+FPGA 方案。

(信息来源:腾讯网)

点赞(0) 打赏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
微信小程序

微信扫一扫体验

立即
投稿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